卢鸿一是唐代的著名隐士,在中岳嵩山隐居长达四十多年间,他不仅在嵩山东麓营建“卢鸿草堂”并布道讲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嵩山草堂十志十首》骚体诗,更为重要的是善画山水的卢鸿一把草堂周围的山水美景绘就了一幅流芳千古的《嵩山草堂十志图》,描绘了诗画嵩山的自然风景和自己惬意的隐逸生活,时称“山林绝胜”。《嵩山草堂十志图》开一代文人山水画风之先河,为中国山水画写实画法之鼻祖,是中国山水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之作,影响深远,后世著名书画家多有临摹,历史典籍多有记载。卢鸿一《嵩山草堂十志图》自问世后的唐及五代,至宋、金、元、明、清的千余年来,一直由宫廷或达官贵人收藏,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社会贤达等赏此画后皆赞赏有加,历史名人名家赞颂诗文有上百首之多,仅在此画上留下的印章就达三百余枚。清代乾隆皇帝、杨凝式(五代)、苏轼(北宋)、周必大(南宋)、高士奇(明末清初)等纷纷为其提跋,其杨凝式跋被誉为“嵩山贴”。
以中岳嵩山文化元素为题材绘制的传世经典卢鸿一《嵩山草堂十志图》弥足珍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嵩山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又一重要的基础文化资源。本文旨在从不同维度厘清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骚体诗及《嵩山草堂十志图》在意境、图式、气韵精神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地位、重要价值及其影响,得出卢鸿一文化艺术成就的根本特质,使之成为诗画嵩山、魅力中原的重要文化资源。
编辑: JF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