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曾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也因此,在城乡发展过程中,总面临着一系列破旧立新的变革举措,而征拆就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地域、城乡、土地性质、风俗习惯及其他复杂的社会因素,如何维护好广大农村群体的征拆权益,成为当下的一个难题。
近日,随着“了不起的法律人”系列宣传片在征拆律师朋友圈中被广泛传播,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下简称“在明律所”)创始合伙人杨念平也被更多人关注。作为我国的第一批征拆律师,杨念平将“只为被拆迁人服务”的服务理念,贯彻践行了整整16年。
让法律的力量辐射、惠及到更广泛的农村地区,让城乡被征拆群体得到应有的权益,杨念平带着充满希冀的目光,正行走在征拆律师执业的路上。
“在最好的年纪,为维护农民的权益而出发”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35岁似乎是一个让人尴尬的话题。
打开社交媒体平台,总能看见这样的关键字眼:职场危机、年龄歧视、行业分水岭……同时被关注的还有考公、考编等热点话题。打工人似乎只能在就业市场中“随波逐流”,倘若有一份长期安稳的工作,就已经足够“躺平”。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已成为征拆法律服务领域顶尖律师的杨念平,也曾在国企担任主管,并在发展前景大好的35岁时选择主动离开。
“读研期间,有一位研究土地政策的教授来我们学校进行授课交流,由于我在农村出生,他讲的内容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课后我们聊得很融洽,这是我投身征拆领域的一个萌芽。”快20年了,杨念平仍记得这一场沟通带来的契机。
拒绝了工作十余年、福利待遇高、发展前景好的国企“铁饭碗”,杨念平再次出发,一头扎入灰头土脸的征拆领域,看似冲动的决定背后,实则是对故土情怀的一份惦念。
2007年,杨念平来到北京,正式开始了征拆律师的职业生涯。同时,她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城镇化率正迈进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法律服务行业对征拆的关注度却很低,这背后,潜藏着一份巨大的机遇。
“有机遇也就有挑战。在当时,征拆律师代理费用低、环境限制,很少有律师涉足这块业务,所以也很难在旁人的经验基础上去奔跑,但我依然坚持走这条路,因为它可以面向全国农村的土地,地域局限小。”杨念平说。
杨念平不畏惧来自跨领域对一个新人的挑战。她认为,35岁本来就是一场与自己博弈的阶段,如果只想着在舒适区为成功做准备,那么要学习的内容是永远也准备不完的。她笑言:“聚焦在我国最广袤的农村地区,直接想好去干就是了。”
带着这样的心态,杨念平一边努力研读征拆法律类书籍、关注法院公布的法律文书与经典案例、琢磨专业法官的审判逻辑,一边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农村广大的被征拆群体积极维护权益。在淄博,杨念平帮助近1200户村民获得了耕地征收的补偿款;由她代理的山东禹城养殖场被拆迁案,成功维护了300余位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并将征拆补偿从50万提升至350万。
“回首看来,35岁才是最合适的执业年龄,因为征拆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大局观念、阅历和扎实的心理素质。我喜欢闻田间地头土地、青草的味道,在最好的年龄维护农村群体的合法权益,这就是执业的意义。”杨念平说。
“征拆律师,不能成为‘壁上观’”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他们目光所及的生存环境。广袤的土地上有辛勤劳作的身影,也有面对征拆困扰和焦虑。
“老百姓多数是弱势群体,这在农村地区更加明显。他们缺乏专业知识,也缺乏有效的权益保护渠道,甚至包括很多农民企业家,对自己不动产价值也没有概念,很难得到自己应有的补偿。”杨念平说。
在16年的执业经历中,杨念平发现,很多农村居民对征拆补偿结果不满意,多数是基于一种粗糙的直觉:“就是觉得太低了”——但到底应该补偿多少,其实并不清楚。
置身于这种现实情形中,杨念平有一种迫切想要参与普法、改变现状的冲动。
在山东禹城的案件代理过程中,杨念平认识了一个农民群体推选出来的“代表”。“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聪明、灵活,思路清晰,知晓分寸,对法律的学习和进步很快。”在与这名委托人的沟通中,杨念平更加感慨法律在农村地区普及的重要性。她时常也会想,如果农民都有法律素养,很多困境也许就会迎刃而解,地方对城镇化的推进效率也能更迅速。
在农村房屋拆迁补偿过程中,杨念平始终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和守法农民的利益。除了自身的理念使然,也得益于杨念平所在的在明律所的支持与合作。该律所由被媒体誉为“中国拆迁律师第一人”的杨在明律师创办,自成立以来,便始终坚持“只为被拆迁人服务”的立场。
“对我自己来说,过去我和农民朝夕相处,也更容易和他们沟通共情;作为在明律所的创始合伙人来说,在明律所有200余名律师,每一位成员都致力于为委托人争取公正、合理的补偿结果,进而推动行政法治建设的进步。做征拆律师要有责任意识,不能成为‘壁上观’。”杨念平说。
去年,由杨念平及其团队成员徐慧芳一起代理的山东某市国有土地商业用房认定征收补偿案便是如此。原本案件希望渺茫,但因为杨念平的坚持,终于找到了案件的突破点。她发现房屋的所有权证书明确记载为“工交”而非“工业”,这在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上存在天壤之别。仅仅用了18天,涉案土地的补偿,便从340万余元提升至1400万。
在杨念平的身上,律师谈判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放大化的呈现。
“用专业推动法治建设进步”
征拆领域中,时常会出现各类群体性案例。众所周知,群体性案件通常涉及大量的人群,容易出现情绪高涨的情况,办理难度大,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而杨念平总能用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办案技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老百姓很容易沉浸在情绪里,你得先帮他们把情绪稳定了,他才能听进律师的建议。”杨念平坦言,一个经验丰富的律师,并非将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案件办理上,在现实代理中,律师往往会将近1/3的时间,用来安抚当事人的心态。她表示,“用理智对待事,用情感对待人,遇到事再大的事,我都能迅速冷静,用最理性的思维专注于案件本身。”
在情、理、法的挑战中,杨念平一路走到现在。截至目前,杨念平及团队已代理案件1300余件,足迹遍布近30个省市,拆迁补偿、土地征收、房产纠纷、工程建筑、企业法律顾问等案件类型,都是她的专长。
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如杨念平等在明律师的成长期恰恰经历了新旧法的交替,在业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拆迁制度演变的认知和行业发展的理解也更加深厚。以征拆为重点领域的行政法法律服务市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点滴发展进步,也被广大法律从业群体看在眼里。
“十几年里,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进步很大,对其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征拆律师群体。”杨念平表示,最大的三个变化,一是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替代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明确政府作为征收主体,取消了行政强拆;二是2015年更新了《行政诉讼法》,将立案阶段的审查制变为登记制,律师的案子变得好立了;三是新的《土地管理法》出台后,有效提升了对农民的补偿标准。
征拆是法律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而关注弱势群体和守法农民的利益,恰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用‘有理、有利、有节’的斡旋与沟通,用专业的力量,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寻求利益的平衡点,既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又通过诉诸司法,帮助政府解决眼下和将来的难题,这就是我们征拆律师守望的使命。”杨念平总结说。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今日北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8. 今日北京网 www.jinribeij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jinribeijing.cn 执行主编:为民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